从“思政课大练兵”看思政课建设的共性问题!
来源:“老夏说课” 发表时间:2021-09-02 14:36:03 

      一年一度的“思政课大练兵”又开始了!陕西省从2018年开始的“思政课大练兵”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思政课建设的品牌工作,今年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了。这项活动从高校拉开,已经向中小学延伸,成为全省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研讨、集中展示”的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思政课大练兵”、实施“四好”(学校办好、马院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打造校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和省级优质精品课,真正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全省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出了一批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发挥了这些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提升。

  感谢上级领导和各个学校的信任,几年来也参与了各个学校的“练兵活动”和最后的展示活动,听课、看课、观课不少,从原生态状态到最后的精心打磨阶段,看着课程效果一点一点地改变、看着教师一步一步地成长,切身感受到“思政课大练兵”的价值。

  今年的“思政课大练兵活动”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是各个学校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我个人在听了一些课程练兵的教学展示中,引起我的一点儿思考:几年来在“思政课大练兵”的过程中,所看到教师在教学展示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无外是“课程选题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材料选择问题”、“语言表达问题”、“情感情怀问题”等等,类似这些问题年年听课年年看,年年还是老问题,这样共性的问题的存在,就不是单个某个教师个人的问题了。其实,思政课教师非常的焦虑:科研上不能突破瓶颈影响个人发展要焦虑,目前在教学上不能突破也很焦虑,尤其是在各类思政课讲课竞赛、教学展示一批一批的标兵、能手的涌现而自己还不能够有所突破更加焦虑。但是现在看来,这种焦虑仅靠教师个人是很难突破的,还得从整体上寻找解决的办法。

  一堂课程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赏心悦目,还是让人听起来“疙里疙瘩”不对味、不对路、不对劲,都不是单一性因素造成的,有时单从某一方面培训和打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问题反映出的老原因,说明这里面一定带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其实在每一次参加各个学校校内练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站在当事教师的角度不一定印象那么深刻,而且是解决的是个例或个案的问题;但是从评委的角度连续起来看,每年同样的事儿却是同样的问题,尽管每年参与的教师以新入职的教师居多,但是从各个学校整体来看,却是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共同问题。所以,今发推文,就是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力图扒一扒问题表象背后的原因,使我们对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时候,能够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我个人认为,一节课程,无论是45分钟还是15分钟,它从准备到展示的过程,都不是将选择的一段素材宣讲宣读那么简单。都存在着“明确目的”、“确定内容”、“科学设计”、“精彩表述”、“阅历丰富”等选择过程。

  第一,“明确目的”。做任何事情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要知道“为什么做”的问题。就思政课教学比赛而言,就是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从课程的属性出发,不论是面向学生的日常上课,还是面向专家的教学竞赛,核心都是一样的,首先要搞清楚面向对象是谁、面向对象想要什么、我们能够给面向对象以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说我只会面对大一学生、还是大三学生,脱离了自己的工作惯性就不会讲了。讲课比赛主要是面对同行专家,不敢说听课的绝对都比讲课的讲得好,但是从经验的角度来看,都要比学生听课的要求高。因此,讲课教师不应当是以揣摩评委的需求与心态为主,但是任何课程只管是“我行我素”,完全不考虑听者的感受的话,在特定的环境中肯定是不成功的。参加比赛的教师首先要研究“规则”,要按照要求来准备和展示。

  第二,“确定内容”。就是在准备的过程中,除非是规则所决定的不能自由选择讲授内容之外,既然选择权在自己,那就应当按照怎么有利怎么选。当然我们更应当鼓励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但是从比赛规则而言,我们还做不到根据讲授内容确定宣讲者的“难度系数”制定评分规则。但是,讲授者一定要相信能够来当评委的,基本上对于哪些内容好讲哪些难讲心中还是有数的。这就把皮球踢给了“教师”。讲难度系数小的内容,如果没有新视角、新素材、新办法,要想讲出彩是非常难的;讲难度系数大的内容,就有点搏杀的色彩,可能脱颖而出,也可能名落孙山。这也是讲课的选题问题。有些题目第一感觉就决定了是否往下听了。同时,讲授内容的选择,是建立在教师对于教材、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科学设计”。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教学展示,共性的要求是相通的,即要有设计、有条理、要让听的人听得懂、喜欢听、有收获,这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备课过程。备课不是做PPT的过程,我们现在有太多的教师不会教学设计、不会写教案,只会“教材+PPT”的教学方式。所谓“科学的教学设计”,那就是每一个教学的基本元素都不能跳过,研究教材、研究内容、研究学生、研究素材、研究教法,包括研究教师自身的优势与短板,类似管理学当中的“SWOT”分析,即知己知彼。同时,科学的教学设计,最为凸显的要求就是逻辑清晰。也就是教师从导课开始(以怎样的方式导、导课占多长时间)、讲授的主体部分怎样安排、重点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支撑是否有力,亮点、高潮和包袱在哪里。这些问题不研究透彻,后面要讲好课程就难了。所以,课既是讲出来的,又不只是讲出来的。

  第四,“精彩表达”。好听的课程首先不是专业性特别强、特别深奥玄妙的课程。应当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课程内容、是经过了任课教师理解转化后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材内容。虽然有些教师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学术水平也不错,但是如果不善于表达(表达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要遵循传播的艺术和要求;当然那些只有表达技巧但却没有内容的课程更是不能长久的。对于教师而言,拥有好的口才是上天赋予教师的最好的礼物。但是,口才是后天可以训练和提升的。同时,要做到“精彩表达”,就是教师应当具备面向不同的听课对象,要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话语表达方式。表达或话语方式错位,用书面话语授课、用通俗话语写文章,估计效果都不会理想。此外,表达是否精彩、是否打动听者,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情感”。教学不带着情感、没有一种对学生关心、关注、关爱的情怀,课程照样讲出来是冷冰冰的。

  第五,“阅历丰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学经历,也是做好教师的必须的要素。新时代做一名思政课教师既要做到“四有”“六个要”的总体标准,也需要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我个人认为至少要有“四史”的积累。同时,教师好要有“无形”的书本的知识积累。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训练(不仅要多上、而且要宽上,一些社会服务的宣讲也要多多参与)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既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更是对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当下,理论准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感悟应当是制约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丰富的阅历也才能使教师的思政课避免“照本宣科、干巴巴、冷冰冰、没有生命力”的尴尬局面。

  因此,从教师教学的短暂展示却能够发现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仅仅解决了发表论文、申报项目、口才提升、文本撰写可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于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既要重视大赛来临前的精打细磨,更要分析和解决好制约思政课教师整体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症结问题,把对于思政课教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个体提升与组织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今后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一定要有整体设计,要真正搞清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瓶颈和主要的症结,精准化的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精、有情怀能坚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真正体会好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友情链接